電力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保障, 當代電網運行的過程中, 對于提高供電可靠性、降低用戶平均停電時間的要求越來越高。電力應急物資能否及時運抵搶修現場, 是電網能否迅速恢復供電的基本條件之一, 提高電力應急物資的運轉效率, 建立科學的、適合電網企業自身需要的物流管理模式, 成為保證應急搶修效率的基礎保障。在傳統的電網物資供應鏈管理中, 陳舊觀念導致沒有形成一個集約、規范、高效的電力物流模式, 一定程度制約了供電企業應急物資的供應效率。
美國學者阿奇·蕭 (Arch Wikinson Shaw) 在1915年最早提出了物流的概念。物流管理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 根據物資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 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 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 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 以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物資倉儲管理是構建倉庫層級扁平、庫存水平合理、配送調度集中、服務功能齊全的“大倉庫、大配送”物流管理模式的重要環節。建立合理的倉儲管理模式, 能夠使電網企業提高物資周轉效率, 合理控制庫存, 降低管理成本。
保障電網應急物資供應, 就是要求在災害或事故發生時, 能夠將搶修物資方便、迅速、安全的送抵災害或事故現場, 令搶修人員第一時間開展搶修工作。由于應急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搶修物資的類別、數量存在不確定性, 使得分揀應急物資的儲備必須進行合理的規劃。
傳統的區域倉庫設置, 是按照管理層級將倉庫分為一級中心倉庫和二級混合倉庫, 一級中心倉庫由地市級供電企業直接管理, 二級混合倉庫由區、縣級供電企業管理。傳統的電網物資倉儲配送模式, 是由物資供應商將電網物資配送至一級中心倉, 再由一級中心倉按照需求計劃配送至各二級混合倉庫進行存放。在應急事件發生時, 再由一、二級倉庫配送至具體地點。
“急救包”是南方電網公司在構建倉庫層級扁平、庫存水平合理、配送調度集中、服務功能齊全的“大倉庫、大配送”物流管理模式時提出的概念。從2011年南方電網公司試點開展了“倉庫+急救包”的物資管理模式到2013年逐步從“一、二級倉庫+急救包”向“一級倉庫+急救包”管理的轉型, 3年來急救包的應用從最初的摸索逐步走向規范、成熟。所謂急救包, 通俗的說, 類似醫療急救箱, 通過在供電所等基層單位適量儲備最常用的日常生產維護、應急搶修物資, 如低壓電線、金具等。在一般搶修和日常生產維護時, 就近領用所屬供電所急救包內包含的物資, 急救包未儲備的物資才由對應一、二級倉庫進行配送。急救包的設置不但提高搶修物資供應效率, 同時加快庫存周轉效率, 節約了物資配送時間。
南方電網管轄的五省中, 廣東、廣西、海南三省都臨海, 每年7-10月沿海各地市都會受到臺風影響出現大面積強風、強降水等惡劣天氣, 電網安全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根據目前急救包的設置, 大多數急救包是按照供電所的規模、管轄區域面積來確定定額物資配置的種類和數量。為了減少資金的占用, 急救包所配備的物資, 也大多為金具、線纜等低金單價物資, 一般不配備水泥桿、變壓器等物資。但在沿海的一些地市, 受臺風等惡劣天氣影響, 船只停航的時候, 離島 (沒有橋梁連接, 脫離大陸的島嶼) 應急物資的運送會受到影響, 進而影響了搶修復電工作的進程。對于離島急救包或是管轄區域覆蓋離島的急救包, 如果按照大陸常規的急救包要求配置, 搶修時根本不足以滿足要求。針對離島急救包, 應該建立具有特色的急救包管理模式, 配置品類較為全面的物資, 以滿足停航時電力搶修的需要。
以廣東省湛江市為例, 由于湛江三面環海的特殊地理位置, 使湛江管轄范圍有很多離島, 由于海路運輸的不穩定性, 每逢深夜或臺風等惡劣天氣, 船只停航或橋梁關閉的時候, 搶修物資供應效率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經調查, 湛江市轄區范圍共有硇洲供電所等4個供電所管轄范圍包含離島, 針對此類急救包, 湛江局進行了特殊配備, 盡可能配備物資種類齊全。除了每個急救包新增配備變壓器、水泥桿等常用物資外, 正常急救包配備的物資配置量也稍有增加, 避免因船只停航造成無法運送物資延誤搶修工作情況的發生。
設立專門的離島急救包, 對整體的急救包成本不會有明顯的增加, 但離島急救包在實際搶修中作用卻是成倍增加的。對特殊地理位置 (如沿海、山區等) 的急救包進行差異化配置, 對提升地區電網穩定、搶修復電效率、客戶滿意度, 都將有明顯的效果。
構建倉庫層級扁平、庫存水平合理的電網企業物流倉儲管理模式, 運用差異化的“倉庫+急救包”運轉方法, 不但保障電網應急物資及時、高效、有序的到達搶修現場, 同時對于電網企業增強物資調撥能力、應急響應效率、倉儲配送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競爭力, 最終建立一個資產優良、服務優質、業績優異的現代化電力企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上一篇: 面向3G移動手持終端的二維QR碼識別物流倉儲管理系統
下一篇: 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多元化教學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