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的服務效率與品質的需求必須不斷的提升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但是目前國內有很多物流企業仍以傳統的庫存管理的模式來應對現今的物流發展態勢, 對于商品的撿取、包裝、分類、裝卸等, 多數仍是依賴資深員工的經驗, 因而效率常因人而異。工作流程沒有標準, 除了效率不高之外, 工作環境更顯得雜亂且沒有秩序。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企業則難以對物流實施過程進行監督和改進, 效率不高是增加企業運營成本的重要原因。
隨著信息技術的逐步成熟, 各種產業紛紛將企業導入自動化的運作, 不但內部不斷以自動化來提高競優勢, 也要求上下游廠商配合自動化來提升整體競爭力。我們看到資訊業、電子業、百貨流通業、汽車業等產業, 均有相當深厚的自動化經驗, 而身為后勤單位的物流業更是首當其沖, 物流業強調快速反應, 送貨時間精確, 資訊透明化的特性, 若未能及時配合企業自動化趨勢, 將很難在激烈競爭環境中求生存。自動倉儲系統已是物流中心在營運上不能不加以投資的設備, 它與物流信息系統緊密結合在一起。自動倉儲系統將物流信息透過電腦化作業、以大幅減少人為錯誤、提高搬運效率、加快搬運速度等為目的, 最終目標是希望能在節省成本的原則之下, 仍有效地滿足顧客的需求。自動倉儲系統包括各種軟硬件設備, 例如, 硬件方面有無人倉庫、無人搬運車、自動化傳輸設備、機器人;而軟件方面則有各式的電腦軟件程序及人工的輸出入配合作業。國內物流業者礙于場地限制、成本考量、設備有限投入等等因素, 均采取較保守, 有條件的導入方式。在國內常見的且行之有效的加速倉儲管理自動化進程的實施方法主要由以下幾點:
自動化倉儲系統為有效運作, 其墊板、硬件容器等規格必須具備一定的標準, 如此在決定貨架大小、容積的計算、存取機的負荷量及速度時, 將此系統完整的整合在一起, 設備標準化不僅方便估計后續自動化設備的尺寸, 而且能使堆放作業更為容易, 也可減少物品受損的機會及有效利用儲位空間。
現今儲位數量動輒上千, 商品更是數以萬種, 已遠遠超過資深員工或人工統計的負荷與能力, 因此必須將倉庫中的儲位以圖形化的方式隨時提供信息, 警訊, 建議等功能, 才能讓儲位管理者適時、適地地安排儲位, 以期達到儲位管理最佳化。
廣大的儲位中, 對于揀貨人員的揀貨效率是一大挑戰, 不當的儲位安排, 常會導致人員往返於同一條走道, 浪費時間, 因此儲位安排最好經過設計, 將較常流通的商品盡可能集中并置放于靠近分貨設備之處, 讓揀貨人員得以快速地集中客戶的商品, 轉交給分貨人員進行貨品分裝。儲區的安排上也必須思考, 例如, 退貨暫存區的設置, 新品進貨暫存區的設置, 次級品儲區的設置, 商品先進后出的儲區規劃等等。
倉儲揀貨人員必須機動且靈活地穿梭在倉庫之中, 因此任何指令的傳達與回應, 不能再依賴傳統紙張的方式, 可以改用終端設備, 例如, HT (個人手持終端機) 來做指令的及時傳遞, 并透過終端設備, 讓執行人員在揀貨過程得以即時回饋揀貨數據, 并立即更新資料庫數據。設備揀貨的執行有一個好處, 即是在儲位人員執行完工作, 經由設備確認后, 也可以判斷商品揀取的正確性。
物流中心在處理每日的眾多訂單中, 大都以波段式的處理方式來集中處理, 因此總量揀貨人員將眾多訂單的商品匯總后, 如何快速而正確地依客戶的訂單需求分貨, 是非常關鍵的自動化程序;自動化的分貨設備可以結合分貨儲位, 加上電子標簽來模擬每一張訂單的需求, 讓分貨人員得以依電子標簽的數字顯示來進行分貨, 以加速分貨速度, 若能再配合自動輸送帶的設置, 更可進一步加速分貨速。
條碼是商品的身份證, 因此為了能讓自動化的運作可以結合信息設備的運作, 從商品的身份、儲位身份、設備身份到裝箱身份都要給予條碼身份, 才能做信息獲取、判斷、整理與輸出, 在有限的成本限制下, 雖然無法營造出無人的自動化倉儲環境, 但透過簡易的設備加上條碼化的設計, 仍能以較少的人數、良好的工作效率, 完成原先工作量。
自動化系統的設計要能與交易處理系統及管理信息系統接合, 才能創造出最大效益;自動化過程可以真實紀錄日常運作中的現場工作數據, 因此對后續的管理數據及決策判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 所以在思考自動化的過程, 盡可能將之轉換為數位信息儲存, 進而可與其它信息系統接軌, 達到資訊整合的目標。
上一篇: 淺析RFID的應用對物流中倉儲管理的貢獻
下一篇: 優化物流流程提高倉儲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