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對食品新鮮度的不懈追求以及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視, 人們開始關注冷鏈物流。近年來, 我國冷鏈產品的消費處在快速增長的時期。我國目前蔬菜產量約為5億噸, 其中只有不到10%進入到了有溫度控制的加工和流通環節, 而國外, 達80%以上, 果蔬從田間到餐桌過程中的損耗率僅有1%~2%, 而我國由于冷鏈的問題造成每年約有20%的果蔬的浪費, 損失的總價值在100億美元左右[1]。冷鏈物流中, 利用降溫設施創造適宜的濕度和低溫條件的倉庫進行生鮮物資的儲存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通過冷藏和冷凍能擺脫氣候的影響, 延長各種產品的貯存期限, 以調節市場供應。有效的冷鏈倉儲能夠實現產品的整合, 降低成本, 促進現代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
2005年12月16日, 國務院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第三號數據公告。公告顯示:“2004年, 我國共有倉儲企業10177個, 就業人員39.9萬人, 倉儲企業資產總額2578億元, 負債為1791.4億元, 所有者權益為786.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897億元, 利潤總額23.6億元。”這次數據的公布, 對于倉儲行業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倉儲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已經被大多數人認可。與此同時, 倉儲行業的發展不容樂觀, 從顯示數據分析, 倉儲企業平均規模偏小, 倉儲業經濟效益偏低, 倉儲業資產負債率在各行業中最高[2]。從2004年開始, 由于各級政府和企業對倉儲業的重視, 用于倉儲業固定資產投資的數額, 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 (如圖1所示) , 使倉儲業的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改善, 為進一步促進倉儲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歷經4年的發展, 在2009年12月2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上我們看到倉儲業的發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據相關數據顯示2008年末, 我國倉儲企業的數量已達17416個, 比2004年增長了71%。倉儲業的從業人數已達51.1萬人, 比2004年增長了28%。倉儲業的總資產已達5694.5億元, 比2004年增長了120%。倉儲業的營業收入已達3020.9億元, 比2004年增長了236.7%。倉儲業的利潤總額已達240.3億元, 比2004年增長了近10倍、達918%[3]。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 在過去的4年里, 我國的倉儲行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無論是企業的數量、規模還是利潤都得到迅速的增加。
但是專業化冷鏈倉儲服務業的發展相對滯后, 根據倉儲協會冷藏庫分會的數據 (針對500噸以上冷庫的統計) , 據統計截止2009年底, 我國年營業額在500萬元 (含500萬) 以上的食品冷凍、冷藏企業約2萬家 (包括加工企業內的冷庫車間及冷藏庫) , 就業人員250萬人, 全國冷庫容量達900萬噸左右[4], 根據中國倉儲協會2010年的統計結果, 冷庫容積達5萬立方米規模以上的冷庫企業38家, 完全無法滿足冷藏冷凍食品及生鮮農產品的冷藏及冷凍需要,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編制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2015年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20%、30%、36%以上, 冷藏運輸率分別提高到30%、50%、65%左右, 流通環節產品腐損率分別降至15%、8%、10%以下, 未來冷鏈倉儲需求潛力十分巨大。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曾預計, 實現2015年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目標, 將帶動2000億左右的社會資本投入, 其中冷庫的建設占有較大比重。這一方面說明了冷鏈倉儲規模不足, 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儲存需求, 但是從另一方面看, 由于我國的冷鏈倉儲企業整合較少, 大部分是各自為政, 因此難免出現由于缺乏合理的統籌規劃, 進行重復性地投資和建設。同一區域一些冷庫被閑置, 而另一些冷庫又在被建立, 這不僅會增加投資風險, 還會分散社會需求, 使冷庫的經營都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倉儲行業信息技術的使用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仍然很大。冷鏈倉儲行業信息技術的應用, 主要指現代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傳感技術在冷庫企業的應用。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是現代物流倉儲業最顯著的特征。雖然, 目前我國倉儲行業自動化立體倉庫的數量在迅速增加, 冷庫也在細分市場被建立, 射頻技術和條碼技術逐漸被廣泛使用, 倉庫自動化和機械化程度相較過去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 由于我國倉儲企業的基數較大, 因此, 我國倉儲業整體的信息化程度仍然不容樂觀, 據相關統計, 截至2006年, 在我國現有3萬家左右倉庫中真正實現信息化的還不到5%, 大多數倉庫仍然以人工操作為主[5]。不少冷庫企業設施設備陳舊, 很難為易腐食品流通系統提供低溫保障。就算有一些企業花巨資籌建自動化系統, 但無法與其它上、下游企業進行有效的信息對接, 從而不能高效的利用這些先進的技術, 極大的限制了整個冷鏈物流環節的效率, 制約了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
我國大多數從事冷鏈倉儲服務的企業作為專業物流服務提供商, 只能為客戶提供冷藏和冷凍業務, 服務內容簡單, 服務手段單一, 其他增值業務涉及較少, 服務附加價值不高。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調查表明, 國內第三方物流企業收益的85%來自基礎性服務, 諸如運輸管理和倉儲管理等, 增值服務及物流信息服務等的收益只占15%[6]。隨著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 常溫普通倉儲企業的毛利率已降至3%~5%, 冷庫經營企業, 雖然毛利率相對普通倉儲行業情況稍好, 但絕大多數企業并沒有形成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的競爭仍然更多的依賴物流設施能力的提高和服務價格的降低, 一旦經濟環境有些波動, 企業經營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從目前的物流業發展看, 標準化問題是制約我國物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資源管理的體制性障礙直接造成了物流標準化管理工作的落后。這一部分是因為物流是于物流產業跨越了行業, 標準的歸口管理大多數設在各個管理部門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因此要形成行業統一的標準, 要進行大量的協調和統籌工作, 冷鏈行業標準化體系也沒有被完善的建立起來, 由于各個冷庫企業的設施設備不能共用和通用, 影響了冷鏈倉儲資源的整合, 有關冷庫規模的重要統計數據單位也沒有統一的標準, 我國多用重量單位“噸”來計量, 國外則多用“立方米”來計量。
冷鏈倉儲是物流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 其效率的高低, 直接影響到整個冷鏈物流過程績效水平, 高水平的冷庫管理, 不僅為企業節約成本, 帶來利潤, 也增加了企業的競爭力, 因此, 要采取各種措施促進冷鏈倉儲業健康的發展。
基礎設施的合理布局, 是從戰略的角度來整合現有的倉儲資源, 一方面要求有資金投入建設符合現代倉儲要的基礎設施, 在建設新的冷庫設施時, 要和整個社會冷鏈物流網絡的基礎設施相配合, 建立大型化、專業化冷庫, 使新建設施和原有設施能夠形成具有層次結構的網狀系統, 讓各級冷庫設施的規模符合其服務輻射范圍的需求, 又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 積極推動各種經濟合作和冷庫企業投資模式, 調整冷庫設施網點布局, 對老舊設施進行改造和技術升級, 使之達到貨暢其流的需要。
加快舊的人工操作冷庫倉庫的技術改造, 提高冷庫作業機械化、自動化程度, 繼續推進條碼技術和射頻技術的使用。在冷鏈物流行業, 積極推進冷凍、冷藏倉庫的建設, 使之滿足冷鏈物流的需求。有條件的大型企業應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快速選揀、自動分配貨位、存儲能力優化的功能。建立倉儲管理信息系統, 對企業的出入庫信息進行統一的管理和處理, 在企業間建立專用增值網進行報文的傳輸[6]。
繼續推進標準化體系建設。標準化是倉儲現代化管理的必要條件和重要手段, 通過建立標準化體系, 達到整個物流系統協調統一, 加快物資流通速度, 減少不必要的物流環節, 降低物流成本。因此要進一步推進物流標準化, 以國際標準作為基本的參照, 使運輸、倉儲、裝卸等環節可以真正無縫連接, 從全社會的角度來節約資源。
在傳統倉儲業務的基礎之上, 積極創新物流服務, 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 以“客戶滿意”為服務宗旨, 根據客戶需要, 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務。冷鏈倉儲企業在服務的過程中, 不僅要善于發現客戶已經察覺的需求, 還要善于發現客戶自己還未意識到的需求, 甚至還應該引導顧客, 創造客戶的需求。把單純的冷凍冷藏服務納入整個供應鏈的范疇來考慮。向下游延伸為客戶提供品質檢驗、改換包裝、加標貼等流通性增值服務;或者向上游延伸提供訂單處理, 企業庫存控制等業務, 除此之外, 還應積極開展物流金融服務, 生鮮農產品客戶因規模較小, 資質較低, 難以達到銀行的融資門檻, 冷鏈倉儲企業應為其提供一定的融資服務。增強冷庫企業的競爭力。
發展冷鏈倉儲行業, 需要的人才十分廣泛, 從高級管理人員到一線的操作人員, 都是現代冷鏈倉儲企業急需的。與此同時, 物流行業是實踐性非常強的行業, 因此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 無論是哪一級人才都要注重實踐和實訓的積極開展。部屬高校、省屬高校和職業技術學院, 應該明確物流人才的培養目標, 建立具有一定梯度的人才培養體系, 結合學校的特長, 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
上一篇: BizTalk在倉儲管理系統中的應用
下一篇: 現代精確倉儲物流管理系統優化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