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市場人口紅利、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新興技術的應用 (如大數據、AI技術) 、倉儲物流的優化整合、農業電商的相關法規政策以及消費升級的帶動, 正在促進我國生鮮電商市場的快速崛起。據統計2016年我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達到913.9億元, 同比增長68.80%, 尼爾森預測2019年這一數字將超過3000億元。現今, 我國生鮮電商市場滲透率在1%左右, 而英國、美國在線滲透率相對較高, 為25%和20%;荷蘭、德國、法國則低于15%。另外, 我國消費者網購生鮮時核心關注新鮮、便利、實惠;生鮮消費群體集中在30歲以上的高收入高學歷女性;天貓、京東、一號店在品牌認知上占有較大優勢, 部分存在區域性特征, 例如:上海的天天果園、廣州的順豐優選。隨著電商消費逐漸進入低齡和高齡人群的生活視野, 生鮮電商的目標用戶群正在不斷擴大。以上數據均顯示生鮮電商市場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是電商發展的重要領域。
生鮮農產品電商, 即用電商的手段在互聯網上營銷生鮮類產品, 如新鮮果蔬、生鮮肉類等。生鮮農產品電商化, 特別是普通蔬菜需要每日采集、運輸, 只要控制供需數量, 保證每日的正常銷量, 多數情況下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冷藏冷凍處理, 將損耗率降到最低, 甚至零損耗。因而保持產地與最終消費端的直達暢通, 減少多個中間商的繁復過程就變得十分重要了。研究我國電商環境下生鮮農產品的倉儲配送管理模式具有現實意義。
國外學者Laszlo在歐洲首次提出基于疫苗的運輸和儲存的冷鏈模型, 是冷鏈物流研究的開端, 而James和Evans認為為了保證各產品在規定溫度下儲存, 簡單制冷是不可行的, 除了保證產品在貨架上新鮮還要盡可能保持產品的原汁原味。Garcia通過研究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中貨物的查詢與跟蹤問題, 發現了基于網絡的數據處理、儲存與傳輸的管理系統將大大提高生鮮農產品物流的查詢與跟蹤效率。Jiang和Shu提出基于生鮮農產品物流的協同管理體系, 給消費者提供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和靈活的物流服務。Aramyan基于西紅柿的供應鏈, 提出了一個生鮮農產品概念化模型, 從中總結影響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四個因素即:效率、靈活、響應、食品質量。
國內的學者則認為隨著汽油價格的上漲、城市內運輸罰款的增加、包裝材料費用的提高, 生鮮農產品物流成本正不斷增加, 也間接提高了生鮮農產品的倉儲成本。胡冰川認為冷鏈配送是生鮮農產品電商的大難題, 但從未來趨勢看生鮮行業雖起步晚, 但成長速度快空間大。魏國辰提出運用現代物流理念和技術, 構建大型生鮮批發市場、連鎖超市、加工企業為主導的物流體系。吳傳淑提出了優化供應鏈、推廣C2B與O2O模式、加強冷鏈物流建設、拓展營銷方式來加快我國生鮮電商發展。洪濤則提出本地化生鮮平臺將成為農產品電商轉型新方向, 此外還需重視消費者購買行為的新變化。針對國內頻發的果蔬滯銷風波, 甘小冰總結了美國、日本、韓國在生鮮供應鏈運作中形成的以農協為核心的產配銷一體化組織, 提出了政府應管理和組建生鮮農產品行業協會的觀點。蘭洪杰提出冷鏈物流系統倉儲設備的建設方案、空間分布、規模、內部布局及運作機制要充分考慮企業、顧客需求, 以提高倉儲設施的利用率。此外, 王艷瑋和常瑩瑩認為目前存在四種物流配送模式:基于信息共享的共同配送、基于價值鏈的合作配送、基于持久往來的第三方物流、基于JIT的自營配送。
國內外研究表明我國生鮮農產品電商若要茁壯發展需要關注以下四點:培育家庭農場;鼓勵開展C2B、O2O模式;強化購物理念, 發展“粉絲”經濟;創新生鮮物流配送體系, 加快建設冷鏈物流。這些都與生鮮農產品電商的倉儲配送管理密不可分, 以下將給出四種倉儲配送創新模式。
設立服務站和自提點是近年物流發展的一種趨勢, 便于習慣網購但沒時間等待取貨的消費者。根據德國INFAS的調查, 相較于宅配到家, 人們更愿意接受自提。自提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減少了送貨上門的費用, 更加適用于多批次小批量且價值低的貨物。特別是日常必需的蔬果, 自提將降低大部分物流成本。
服務站不僅包括自提, 還在生產基地、冷鏈物流和電商平臺間快速傳遞消費者信息。它是一個小型的倉庫, 配備冷柜和相關設施。存儲量根據長時間該區域需求量所決定。每份產品包裝都經過射頻技術處理, 數據將自動進行管理分析。服務站可回收相關包裝和可回收廢料, 真正實現綠色消費、綠色生活的理念。同時調查并反饋消費者的需求變化, 實現快速響應。
對于自提點, 雖然依靠消費者主動自提可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但是并沒有真正解決生鮮農產品從生產到服務站之間的農產品存儲問題。為了保證當日采摘當日自提, 該倉儲配送過程還需以下幾方面予以支持:選址上, 在社區及地鐵口等連接人們公司與家之間的路線上選取合理位置;設施上, 提供冷柜、信息傳輸裝置, 智能機器人操作服務;質量安全上, RFID射頻技術實時傳遞產品質量狀態;供應合作上, 多家物流及生產企業進行產品貨物聯運。
超市較服務點規模更大、管理更規范。消費者只需在APP平臺訂購, 臨近超市就能進行“最后一公里”配送, 非常便捷。消費者也可以門店領取, 真正做到門店與電商平臺的融合。消費者可自主選擇一周所需, 然后超市根據需求每天定時配送。如此, 只需超市和生鮮農產品供應商信息共享, 可實現傳統線下銷售的效果, 尤其是線上消費者所需產品種類、價格、需求量、質量安全等信息。
生鮮農產品超市往往面臨與農貿市場的價格競爭, 如何贏得更多的消費者并獲得盈利非常值得關注。同樣, 生鮮農產品從生產到超市之間存儲的問題與服務站相似。日本企業Oisix的O2O模式獲得廣泛好評。自接到消費者訂單, 該企業向產業基地收購產品, 日本國內一千多戶農戶與產業基地合作, 按要求供應低農藥或有機種植的農產品, Oisix不承擔庫存風險, 收購價格低廉穩定, 無中間商, 終端價格也非常便宜還在每件產品上標注產品名稱、產地、凈含量和種植人姓名, 高度重視農產品品質安全。
英國網上食品零售商Ocado將B2C與O2O進行了整合, 在地鐵、商業街等人群集中地設置虛擬櫥窗, 消費者可通過智能手機掃碼進行線上訂購, 進而實現社區用戶體驗。它還擁有自動化冷鏈倉儲物流體系, 在高速路中轉站建立物流中心, 85%的商品由供應商直配。
以上兩種運作模式都關注產品質量和用戶體驗, 充分開發線下資源。Oisix將農產品生產管理及其質量控制委托于農戶, 進行精細化管理, 避免倉儲庫存問題;而Ocado利用虛擬觸屏體驗和社區店同時獲取消費者信息, 采取供應商自主供貨的方式, 減少倉儲采購問題, 值得借鑒。
生鮮農產品自動販賣機的構造類似于飲料販賣機, 具有冷藏冷凍功能, 可自動控制溫度、濕度、光照和氣體成分, 并與支付寶和微信相連實現實時付費。每個或每捆蔬菜上貼有條形碼, 消費者根據偏好點選單品種或多品種拼裝。它通常位于公司與家之間或者社區, 便于消費者快速獲取。生產基地直接對自動販賣機進行補給與日常維護, 解決生鮮農產品生產和到達消費者之間的轉運存儲問題, 降低各項成本費用, 實現產地直采直銷。
目前, 國內一些中心城市如上海、杭州、鄭州、南京的萬達、銀泰、百聯商場內已出現鮮榨橙汁的自動販賣機。消費者通過手機支付就可獲得5個新鮮橙子榨取的橙汁, 味道純正、安全新鮮。恒純企業采取果園直通終端的模式, 直接向果農傳遞市場訊息, 解決采購問題;免費提供橙子種植和相關農業知識, 從源頭保證產品的優質質量。直采的橙子集中運往倉儲分揀中心進行分揀, 然后立即送往各個自動販賣機進行銷售。
恒純鮮榨橙汁自動販賣機的成功實踐, 為生鮮農產品自動販賣機的構想提供了啟示。企業應與種植生鮮農產品的農民深入溝通并開展合作, 為其提供市場需求信息和相關技術培訓;每日采摘的生鮮農產品在倉儲分揀中心集中清理、包裝、貼標、掃碼;冷藏車配送至各個地鐵口、社區等生鮮農產品自動販賣機的分布點;消費者隨時APP下單, 然后回家路上就能在自動販賣機上提取預購貨品。
互聯網使生產和銷售信息更透明、產銷溝通更順暢, 從而使線上訂單實現線下物流直供變成可能, 同時, 我國農業生產仍是分散化、小規模, 且大多跟不上市場最新需求。因此, 借鑒國外農業生產的成功合作經驗, 我國的生鮮農產品生產很有必要逐步整合政府資源、企業資源和各個農戶, 進行統一承包經營, 如美國式大農場、荷蘭家庭農場式農業合作社、日本分散農戶與三級批發市場合作。
生鮮農產品的有效集中可降低生產、倉儲、物流成本, 提高產品到達終端消費者的速度。我國城鎮化建設下農用土地已呈現集中趨勢, 所以該直供模式下消費者可在電商平臺訂購并支付, 生產基地的冷藏車定時定點送至各個社區。同時現代化的社區也將配套冷藏自取箱 (如信箱) , 冷藏車還可以與社區合作, 在買菜高峰期停靠直接售賣。
日本生鮮電商“大地宅配”采用生鮮農產品產地直供模式大獲成功, 它改變了傳統農業流通系統, 推動了物流系統的扁平化, 提供了社區自提和次日達服務。扁平化物流實現了F2C (Farm to Customer) , 消除流程中的倉儲浪費;社區自提點實現物流銜接的關鍵是物流交付的準時性和收貨者誠信。“大地宅配”開通了網上訂購, 結合認領土地和托管種植等模式, 待生鮮農產品成熟后, 將其直接配送到家。用戶可制定季度或年度生產計劃, 企業根據用戶需求量、蔬菜品種種植, 統一配送, 因而創造并引導消費者對宅配蔬菜的主動需求, 成為該模式成功的關鍵。
根據當前我國生鮮農產品電商發展狀況, 由生鮮農產品特性引發的倉儲和配送效率問題是導致很多試水生鮮電商企業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 生鮮農產品電商比線下傳統零售要投入更多資金, 產業鏈的建設過程更漫長。因而, 實施關鍵是完善從生產到最終送達消費者的存儲過程, 提高轉運速度, 實現扁平化物流。
目前我國生鮮農產品電商仍以區域型為主, 在其發展成熟的同時, 跨區域生鮮農產品電商正經歷初步的探索。由于不同區域消費者需求差異大、生鮮農產品生產及供應情況存在季節性、跨區域生鮮農產品的配送調度難度大和相關的冷鏈設施建設不足等問題, 跨區域生鮮農產品倉儲配送比區域型更加復雜。上述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冷庫儲存和冷鏈物流。
相較區域型生鮮農產品電商要盡量降低對冷庫的依賴, 將生產基地作為直接的倉庫, 減少中間倉儲的環節。由于區域間氣候環境差異、生鮮農產品特性和冷鏈物流配送距離等問題, 跨區域生鮮農產品電商的倉儲建設必不可少。因而, 跨區域時需通過各地區冷庫的聯結, 實現生鮮農產品的靈活調運, 降低農產品的損失率和冷鏈物流的整體成本。未來我國的生鮮農產品電商將以中心城市為核心, 逐步向外圍多個城市滲透, 最終實現一級冷倉在全國范圍內的互聯。
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缺乏集約性, 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供應無法準確統計和控制, 且缺少生鮮蔬果生產商的知名品牌, 難以獲得消費者信賴。只要不斷提升與完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倉儲配送管理, 讓消費者獲得更多用戶體驗, 生鮮農產品電商的發展前景將非常廣闊。
本文認為只通過單一的倉儲配送方式并不能真正實現生鮮農產品電商繁榮的愿景, 生鮮農產品電商必將是多種模式的協同發展。生鮮農產品生產實現現代化標準規模的集中生產, 冷鏈物流設施完善、配送快捷, 信息在各個環節實現互通, 從而圍繞中心城市的生鮮農產品供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所訂即所得, 使消費者真正擁有便利、快捷、安全實惠的購物體驗。
上述研究均在較小范圍內開展, 對于跨區域甚至跨國的生鮮農產品就需考慮區域間冷鏈物流對接, 這涉及各地冷庫建設、倉儲管理的現代化和標準化、倉庫間的信息共享以及生鮮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準等因素。未來研究可延續這個思路進一步探索。
上一篇: 一種物流倉儲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下一篇: 電商倉儲中AGV研究與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