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我國生鮮電商市場以平均每年40%以上的增長率快速發展。到2018年我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 950億元。截至2019年底,其規模已經突破2 600億元。但由于生鮮品易腐壞的特殊性質,生鮮品的儲存、包裝、配送等環節變得格外重要。在生鮮電商行業中,普遍采用企業自營的配送模式,通過打造一體化的生鮮倉儲配送模式來提高市場競爭力。生鮮物流配送環節位于生鮮產業鏈的末端,將直接影響顧客的滿意程度,是整個產業鏈最為重要的環節,各大生鮮企業也越來越重視配送環節,采用一系列的措施來提高配送效率和質量。
目前大數據已經廣泛運用于互聯網、金融、工業等行業中,并不斷推動著企業邁向數字化經濟時代。生鮮行業擁有海量數據,主要來源有訂單交易數據、貨物配送數據、倉庫儲存數據等。利用這些海量數據可以挖掘數據潛在的價值,實現業務拓展,優化供應鏈管理。因此,從大數據技術對生鮮倉儲配送環節進行優化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
大數據技術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處理分析,挖掘出潛在的信息價值來支持企業決策。當前,大數據技術已經廣泛用于各行各業,但其在物流行業的應用范圍較小。截至2018年,我國物流行業自動化管理市場規模大約在1 100億元,但自動化系統普及率僅在20%左右,相比歐美等地區發達國家80%的普及率還有很大的差距。此外,這20%的自動化系統中還存在很多舊系統,無法與當前大數據技術結合使用。所以當前物流行業中大數據技術的運用普及率亟待提高。
由于物流供應鏈中大數據管理模式還未發展成熟,加快完善數據管理,加大數據技術在行業中的應用來優化供應鏈管理的運作已經成為研究焦點。浦悅將大數據技術與JIT配送模式結合,降低了JIT配送的風險成本,強化了JIT的配送的優點[1]。黃雯提出利用大數據對物流信息的處理與分析,制定科學的成本管理方案,來加強成本管理[2]。吳汶書提到當前冷鏈物流行業的信息化程度較低,分析了大數據技術對物流的影響,提出了大數據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建議[3]。李欣等分析了大數據對共享倉儲的影響,結合現代倉儲管理思想,提出了基于大數據技術的虛擬庫存管理策略[4]。高曉英通過對大數據與物流信息化的區別研究后,建議物流行業以大數據推動物流信息化建設[5]。
從上述研究可以看出,現有文獻已經開始探討大數據技術在物流配送、營運決策、物流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運用,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物流行業已經是大勢所趨。但這些都主要集中于宏觀的物流行業探討,并沒有針對具體環節進行深入分析,導致對產業鏈的整體規劃不夠完善,整體效率低下,應從生鮮配送的全流程出發,著力建設生鮮倉儲一體化的模式,進一步提高生鮮配送的效率和質量。
隨著消費的不斷升級,人們對生鮮產品的品質與安全愈加關注。目前國內已有的獨立生鮮電商物流網絡只服務于特定的區域,全國范圍內的冷鏈生鮮物流體系還未完全成型。“最后一公里”和同城配送還處于摸索階段,生鮮物流的配送效率和服務質量有待提高。本文主要從生鮮倉儲和配送角度進行分析。
生鮮商品倉庫根據不同貨物對溫度的不同要求,將倉庫分為不同的區域,如冷藏區、冷凍區、超低溫冷庫區等。目前,國內大多數生鮮倉庫的信息化、自動化程度低,生鮮倉庫作業基本都是分批量人工進行。沒有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依賴于人工經驗作業,存在著貨物存放不當,揀貨路徑選擇不當等問題。
生鮮庫存的最佳狀態應當是零庫存,庫存存量剛好滿足消費者需求。但實際上很少有生鮮電商企業做到了零庫存。在傳統的庫存管理中,大多企業以滿足顧客需求為目標進行庫存控制,往往忽略了市場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從而無法做到庫存與顧客需求相匹配。現實中,生鮮庫存的損耗率在17%~25%。再加上消費者的購買需求波動較大,突發的熱銷與滯銷必然對庫存控制帶來巨大壓力,所以對庫存進行精準控制是企業的當務之急。
配送環節在整個生鮮電商物流供應鏈最末端,它所面向的是需求量小、隨機分散的客戶群體。在進行生鮮產品配送時,為保證產品質量與服務質量,企業不得不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這必然導致成本增加,而且生鮮物流配送成本是普通物流配送成本的1.5倍左右。目前,國內大部分生鮮電商企業在規劃配送路線時,主要依據個人經驗,缺乏科學決策。另外,在生鮮產品配送過程中,一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沒有對生鮮產品進行全程低溫控制,嚴重影響了商品品質。
生鮮電商企業與供應商共建基于大數據技術的生鮮倉儲配送一體化信息平臺能夠實現上下游數據共享,從而消除數據孤島問題,平臺架構如圖1所示。在配送系統中,利用大數據對大量顧客的訂單信息處理,可以優化配送路徑,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6]。在倉庫系統中,將訂單產品信息與庫存中的產品信息結合分析,規劃出最佳揀貨路線,提高揀貨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借助大數據技術對歷史銷售數據進行挖掘,再結合預測模型,精準預測需求量,進行健康庫存控制。
建立倉儲質量監控系統可以對不同溫度區域進行溫度的實時監控,以保證生鮮食品的品質。同時,還可以對一些保質期短的生鮮商品進行系統監控,降低對商品檢查的人力成本投入。在進行揀貨時,利用大數據可優化揀貨路線;在生鮮貨品入庫時,通過大數據技術對歷史倉庫信息與貨物信息進行匹配,可直接查找出該貨物適宜存放的位置,并直接給出最優搬運路線,減少工作人員憑經驗進行裝卸搬運造成的風險成本。總的來說,通過大數據不僅可以通過提高出入庫速度與精準度來優化倉儲運作,還可以降低倉庫管理運作費用。
庫存控制實際上是一個使用信息技術做決策的過程,充分利用好上下游數據才能做好需求預測工作。生鮮電商企業要實現健康庫存必須確保生鮮貨物的庫存量與消費者的需求量達到平衡。生鮮電商企業可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各個時間節點的歷史銷售數據(如季節、節假日促銷等)、顧客購買貨物時的瀏覽記錄以及整個供應鏈的銷售情況進行分析,利用大數據技術與需求預測模型進行預測,然后根據預測進行采購,做到健康庫存控制,如圖2所示。電商企業還可以利用大數據,進行銷售、退貨、采購等環節的模擬分析得出庫存報告,然后針對不同的情況(如商品滯銷等)采取相應的措施,降低庫存風險帶來的成本消耗。
根據客戶的訂單信息,定位客戶要求的配送終點位置,利用大數據技術規劃出最優的配送路線,通過平臺將路線信息發送給配送員,提高車輛配載率以及配送效率。在生鮮配送過程中利用食品監控設備對生鮮貨物進行全程低溫實時監控,并將信息發送給配送員與平臺信息管理員。一方面可以提醒配送員生鮮食品當前的狀況;另一方面,一旦在配送途中因某種情況導致貨物有所損壞,可以及時反饋給平臺,通知倉庫管理員重新備貨配送,并告知顧客實際情況。這樣可以從風險控制角度,提高服務質量水平。
面對不斷增加的市場需求,傳統管理模式下的倉配活動已經不利于生鮮電商企業經營效率的提升。本文從生鮮電商企業倉儲配送一體化管理角度出發,分析了倉庫作業、庫存管控、配送環節3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基于大數據視角的優化方案。利用大數據技術優化生鮮物流的一體化模式,不僅能夠提高生鮮電商企業的經營運作效率,保證生鮮產品質量,還可以降低成本費用,為生鮮電商企業發展增加競爭優勢。
下一篇: 基于物聯網的第三方智能物流系統設計研究